韩村路的“一杯咖啡”、宝龙广场“一把椅子”、一份入党申请书……在今天举办的奉贤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暨“活力新城、全域友好”主题活动上,奉浦街道西部街区党支部书记冯贵吴用几个小暖心故事讲述了她成为“冯姐”的经历——
韩村路是奉浦街道上著名的1.6公里小吃街,汇聚了7家咖啡店、网红米线店及众多小吃餐饮店,深受年轻人喜爱。尽管业态丰富,但冯贵吴坦言,作为街道职能部门,对管理方角色的刻板认知,让商户与他和同事间,始终存在些许隔阂。这一切在街区党支部成立后得到了转变。深入街区后,冯贵吴挨个走访商户,有了面对面的服务,才能从商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将问题解决做到实处。
前阵子,街区党支部联合上海商学院举办“只在韩村路”系列活动,通过场景氛围营造、邀请百万博主探店等创新举措为沿街商户带来可观的流量与收益,收获了商户们的好评。
同样在奉浦街道西部街区党支部配资吧,宝龙商圈的人流量大,是外卖小哥的聚集地,但长期以来,外卖小哥们始终面临休息难、停车难等问题。冯贵吴和支部成员们针对这一问题,及时组织小哥代表、职能部门、经营主体共商智能座椅设置的方案,最终在商场西南角开辟兼具应急充电、储物、电瓶车换电等功能的骑手之家,为外卖小哥们辟出一片可供歇脚放松的暖心之地。“从‘说不上话’到‘成为客人’,再到‘打成一片’,我成了大家口中的‘冯姐’。”冯贵吴说。
类似的暖心故事还有许多,但背后的指向都相同:奉贤区有新就业群体近4000名,如何凝聚、服务好这一群体,不仅是城市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实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奉贤区创新工作机制,依托“I跑贤城”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资源,让需求匹配更精准、服务管理更高效。持续开展“双报到”“你好小哥——欢迎回家”等服务,积极挖掘吸纳有意愿担任网格信息员、文明宣传员、爱心接力员、应急辅助员等“四大员”的新就业群体,并通过积分兑换、学历提升、青年夜校等务实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圈,融入社会治理格局。
今年,在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奉贤区推出了新就业群体服务地图,涵盖了83个“骑乐融融”驿站,185个服务点。同时,聚焦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充电难、休息难、进门难、找路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奉贤还建成首批28个示范性友好场景并投入使用,形成了具有奉贤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今天活动上,多位街区党支部书记、快递员代表、商户代表分别用以自身经历分享了在奉贤的生活点滴,讲述了近年来他们从“初来乍到心欢喜”到“此处心安是归途”的人生旅程。
比如,在青村镇振兴路经营“重庆小面”的彭文兴,曾是一名外卖骑手,他如今不仅是青村镇振兴路街区党支部书记,更成为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暖心人。今年以来,他牵头组建“蓝黄骑手志愿服务队”,并联合二十多家爱心商户推出“小哥食堂”,提供实惠专属套餐,让奔波忙碌的外卖小哥吃上热乎饭。此外,他还负责管理法治广场“骑乐融融”驿站,不仅提供休憩场所,还配备书籍、宣传资料,定期开展义诊、义剪等活动,从细节处传递温暖。彭文兴说:“我曾经历风雨,更懂他们的不易。现在作为街区书记,我要当好桥梁,让每一位努力奔跑的人都被温柔以待。”
为更好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活动上,奉贤区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司法局、人社局、文旅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了“友好资源”的集中发布,其中包含“每年度赠送1次公益演出票”“每年组织开展1场亲子观展和1次亲子红色旅游”“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健康快检与咨询服务”等服务内容。此外,上海开放大学奉贤分校还为快递小哥、网约配送员等送上学历提升服务包,为报名参加学历提升的新就业群体提供三分之一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当天,奉贤区还发布了“活力新城 全域友好”新就业群体服务地图及友好场景建设指引,后续将以社区、街区、园区、商圈、楼宇、阵地等六大场景为载体,以信息指引友好、通行便利友好、服务管理友好等具体举措为支撑配资吧,持续深化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